一份份承诺书和政策文件背后犇牛聚财,是中国汽车产业从规模竞争向生态健康度竞争的重大转变。60天不仅是时间限制,更是重构整零关系的价值刻度。
9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要求“督促重点车企落实好支付账期承诺”,直接呼应了17家车企的公开承诺。9月15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汽车整车企业供应商账款支付规范倡议》。
而在6月10日至11日,国内17家主流车企公开承诺“对供应商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
这场从今夏开始的汽车行业“付款革命”,正在政策加持下加速推进。
犇牛聚财
现阶段,缩短账期成为汽车产业链的当务之急。汽车产业链长且复杂,一辆汽车由数万个零件组成,涉及各级供应商成百上千家。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据调查,2024年国内上市车企平均应付账款周转天数达182天,是德系车企(40.5天)的4.5倍、美系车企(60.5天)的3倍,部分车企的账期甚至超过240天。
这种长时间的付款周期相当于供应商需要垫付3~4个月的原材料、人工和设备成本。对于利润率普遍在5%~8%的中小零部件企业而言,这意味着近40%的营运资金被占用。这给上下游供应商造成了巨大的资金压力,导致中小企业不得不通过借贷来维持运营,增加了整个产业链的运行成本。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调查,零部件企业平均融资成本达到5%~8%,远高于整车企业平均融资成本的3%~5%。缩短支付账期最直接的意义在于减轻供应商资金压力,降低融资成本,从而提高产业链整体效率。
及时付款也有助于建立协作共赢的产业链生态犇牛聚财,促进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当供应商不再为资金周转所困,才能投入更多资源进行研发创新,最终惠及整个行业和消费者。
如何让“60天账期”尽快从纸上落到账上?
9月15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汽车整车企业供应商账款支付规范倡议》,在60天账期起止时间、验收周期、支付货款比例等关键点作了细化,让60天账期承诺更加具象化。例如,在支付与结算作环节,明确规定,在账期计算上,自供应商交货并通过整车企业验收合格之日起算,最长不超过60个自然日。
在整车交付环节,隐形账期问题令不少中小企业头痛。
隐形账期指的是形式上符合60天要求,但实际上通过各种手段变相延长的支付行为。对此,倡议书特别强调了防止隐形账期问题,要求车企不得以验收流程、审批程序等为由变相延长账期。八部门联合发文中提到的“加强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强化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正是为此提供政策保障。这意味着企业不能再通过设置复杂的付款流程来变相延长实际付款时间。
对于车企上下游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来说,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变化,更像是一场艰难而有效的“救赎”。这场汽车行业付款革命的价值远超数字本身,它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正在走向成熟与理性。
(大众新闻编辑 叶彤)犇牛聚财
高忆管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